【流动艺术】系列丛书【新抽象】

2019
Hardcover: 彭锋
Publisher: 2011年11月
ISBN: 陈或凡 李溪 张雪瑞 侯勇 胡玲 王光乐 庄卫美 田卫 雷虹 雷虹 唐楷之 马永强 何宏伟 陈若冰 何癸锐 徐若涛 李磊 韩中人 孟禄丁 冯良鸿 张浩 丁乙 布日固德 谭平 张羽 何建成 乔晓光 李向阳 李书安 周长江 梁铨 余友涵 等

“流动艺术(art wave)”是环球艺轩旗下致力于艺术品代理、策展、文化出版、艺术衍生品开发及艺术品推广等项目的品牌。


《流动艺术》图书学术主持范迪安和主编彭锋认为:当代艺术的概念不是固定的,不应该由某一种艺术样式和所谓的风格潮流所统治。艺术不是科学,不是按一条线向前演进的,艺术是与人有关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对今天都有意义。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本土特点(节选)

文/高名潞

所有这些中国艺术家的“抽象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那些方块、点和线既不是纯粹的物质性的装饰,也不是极端精神性的乌托邦理念,而是类似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对话过程。它是日常生活中的重复琐碎感觉的再现。是都市化生活中的自我疏离于外界的精神寄托。这种“抽象”形式不是重在对绘画形式的物质性的再现。因此,它的“极少主义”的外观与美国1950年代的“极少主义”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它是类似冥想和参禅之类的精神活动的纪录,也是对当下的中国社会现代性的特定反映。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这类的“抽象”艺术家都强调的、重复性、连续性和朴素不造作的心态。因此注重修心自足的精神无限性。 所以,我曾把这些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抽象画”称之谓“极多主义”。意思是无止境的表现性,即超越了作品客体形式本身,表现在个人的特定生活情境中的特定感受及每天持续发展的过程。这方面的艺术家很多,比如,李华生的水墨格子其实是他每天的“日记”;朱小禾用短线每天重复地“临摹”一些古画和名画。实际上是把这些画用自己的感受把他们抽象化; 张雨每天在宣纸上留下指印,无构图、无中心,形成一种凝聚自己的行动经验的“抽象”水墨画;等等,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画家及作品。所有这些都强调个人特定的审美经验,生活经验,反对用任何规范和模式去界定他们的形式。 他们从不追求画面风格的唯一性和进化性。相反是个人感受(精神)和表现媒介(物质)之间的默契对话的实在感觉。这实在就是美。它在美学上同20世纪西方的现代主义所遵循的美学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观念很不同。